一般來說,使用自己注冊或者他人授權的商標不構成商標侵權。特別是我國的商標注冊審查,,不僅進行顯著性、禁止條款等絕對理由審查,,還進行相對理由審查,即判斷是否存在對在先商標權的阻礙,。商標注冊經商標局審查后,,應保護注冊人的基本信賴利益,因此使用注冊商標成為商標侵權案件中常見的抗辯事由,。但是,,有時候,被告不會因為持有商標注冊證就萬事大吉,。這些情況仍可能構成侵權,。
1.不規(guī)范使用注冊商標侵犯了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
注冊商標的不規(guī)范使用一般是指超出核定的商品或服務范圍,,或者不規(guī)范使用商標標識,。如果不規(guī)范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混淆,就超出了自己的合法權利,,構成商標侵權,。《關于審理注冊商標,、企業(yè)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1條第2款有相應的規(guī)定:
“原告以他人在核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的注冊商標與其在先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為由提起訴訟的,,應當告知原告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向有關行政機關申請解決。但如果原告以他人注冊商標超出核定商品范圍或者以改變顯著特征,、拆分,、合并等方式使用為由提起訴訟的。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 * *應當接受,。”
如海天調味品公司訴“天天醬”商標侵權案中,,被告田甜食品公司在醬油上注冊“田甜”商標,并超出核準的商標范圍在醬類產品上使用,,侵犯了海天調味品公司在醬油等產品上注冊“海天”商標的專用權,,被認定為商標侵權。[我]
二,、規(guī)范使用注冊商標,,但侵犯他人馳名商標權,。
《商標法》第十三條禁止注冊和使用侵犯馳名商標權利的商標。因此,,如果被告使用的注冊商標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復制,、模仿、翻譯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造成混淆,,或者在不同或者類似商品上復制、模仿,、翻譯已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可能損害馳名商標所有人的利益,,侵犯該商標,。馳名商標所有人既可以提起其商標無效的行政訴訟,也可以提起侵權的民事訴訟,,被告持有商標注冊證并不會逃避侵權責任,。
如“夢達佳0”[II],“十月媽咪”[iii],,“約翰迪爾”[iv]商標侵權案,,法院認定被告使用該注冊商標侵犯他人馳名商標權利,判令被告停止使用,。
但《關于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被告使用的注冊商標違反《商標法》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復制,、模仿,、翻譯原告馳名商標,構成侵犯商標權的,,應當根據(jù)原告的請求,,依法作出禁止被告使用該商標的判決。但被告的注冊商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告的請求不予支持: (一)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請求撤銷的期限已過,;(2)原告的商標在被告申請注冊時并不知名。
2001年《商標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現(xiàn)行《商標法》第四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注冊商標提出無效宣告申請的期限為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對于惡意注冊,馳名商標所有人不受五年期限的限制,。因此,,馳名商標所有人的期限為五年。如果期限超過五年
關于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解釋,。根據(jù)法理,,被宣告無效的商標自始無效,被告無論何時使用該商標都失去了權利依據(jù),。所以被認定侵權也不是不可能,。但考慮到一般情況下,被告對當時“有效”的注冊商標的使用是基于對商標注冊制度的合理信賴,,且侵權行為可能對被告不公平,,《商標法》第47條規(guī)定無效宣告裁定在某些情況下不具有溯及力,但也對被告惡意的情況作了例外規(guī)定:
“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的規(guī)定被宣告無效的注冊商標,,由商標局予以公告,該注冊商標專用權視為自始不存在,。
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決定或者裁定,,對宣告無效前作出并執(zhí)行的商標侵權案件的判決、裁定,、調解書,,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出并執(zhí)行的商標侵權案件處理決定書,以及已經執(zhí)行的商標轉讓或者使用許可合同,,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因商標注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例如,在承德避暑山莊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訴承德畢夏山莊飲料有限公司商標侵權案[訴]中,,河北省人民法院二審從《商標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出發(fā),,認為原告在酒類等酒類商品上注冊的“避暑山莊”、“山莊”商標為馳名商標,,被告在酒類商品上注冊“皇家山莊”商標時未采取真誠謹慎的態(tài)度,。“皇家別墅”商標被宣告無效后被原告侵權,,可以肯定“皇家別墅”商標的效力是不確定的,。但是,被告仍然使用并轉讓了該商標,。商標作廢后,,未及時告知受讓方興隆酒業(yè)公司,阻止該公司繼續(xù)生產標有“皇家山莊”字樣的白酒,,明顯具有惡意,。因此,被告與商標受讓人構成共同侵權,。
四
,、使用注冊商標侵犯他人著作權、專利權,、名稱權等在先權利從案由上來講,,使用注冊商標侵犯他人著作權、專利權,、名稱權等在先權利的糾紛已不屬于侵害商標權糾紛,。在侵害著作權、專利權等糾紛中,,常有被告以其使用自己的注冊商標為由提出不侵權抗辯,,或者在侵害商標權糾紛中以擁有著作權、專利權提出不侵權抗辯,?!皺嗬麤_突”發(fā)生時,以保護在先權利為基本原則,,決定被告是否侵權的是其注冊商標相比他**利是否具有在先性,。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轟動一時的“武松打虎”案[vi]就是在先著作權與在后商標權沖突這類型案件較早的典型案例。
所以說,,具體案件中被告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方式,、時間、主觀惡意與否均會對侵權判定產生重要影響,,注冊商標并非萬能的擋箭牌,,唯有誠信、謹慎,、合法經營才是王道,。
[i](2016)粵06民終8698號
[ii] (2015)粵高法民三終字第312號
[iii] (2013)滬一中民五(知)初字第116號
[iv] (2016)京73民初93號
[v](2016)冀民終23號
[vi](1997)一中知終字第14號